发展生物质产业变“黑金经济”为“绿金经济”
工业文明500年间,化石资源的使用,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科技进步,同时也造成了地球生态的严重破坏。
据统计,全球开采石油近1亿桶/天,约1300万吨/天;开采煤炭约80亿吨/年;开采天然气约4万亿立方米/年。全球化石资源应用已经造成巨大危害:产生塑微塑料颗粒,释放有毒气体,引发温室效应、造成土壤和江河湖海污染。
发展生物质产业,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转化,变石油煤炭的“黑金经济”为生物质加工的“绿金经济”势在必行。
2023年,全球生物基纤维市场销售额达842.4亿美元,预计2030年将达到1415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7.6%。这一年,工信部提出,从产业结构高端化、能源消费低碳化、资源利用循环化、生产过程清洁化、产品供给绿色化、制造流程数字化等六个方面着手,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发展。
在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目标的指引下,中国纺织工业正朝着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,医疗卫生、环保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低空经济等相关领域的需求成为新的增长点。
生物基合成纤维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高纯度单体,经过聚合反应制成高分子聚合物,最后经过纺丝工艺而制成的纤维。近年来,吉林中粮生物、苏州易生等企业纷纷加入生物基合成纤维开发应用,利用生物制造技术生产生物材料,逐步替代石油化工材料(化纤、塑料等),向低碳环保、无毒、可降解的新材料方向发展。
拿己二醇为例,它可以作为原料合成一系列具有重要应用的高附加值产品,广泛应用于聚氨酯、聚酯、涂料、医药、染料等行业。且具有柔韧性、耐腐蚀性、水解稳定性、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等优点。预计今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至14.01亿美元。
目前,我国生物基合成纤维、生物质新型纤维、生物基蛋白纤维、海洋生物基纤维等生物基化学纤维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,关键技术取得突破,产品性能不断优化,产能产量稳步提升,终端应用不断拓展。2023年,全国生物基化学纤维总产能达到118.26万吨,同比增长46.09%,总产量达48.86万吨,同比增长83.62%。
生物基材料在非织造布产品开发中的广泛应用,亟待构建生物基非织造产业链,形成战略发展体系。这其中,必然离不开法律体系、政府支持、物流规范、技术支撑和品牌驱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