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料污染是重大的可持续发展挑战,一次性塑料包装占全球年塑料废物近一半,且大多不可生物降解,91% 的塑料废物被填埋或焚烧,形成的微塑料危害人类健康和海洋生物。现有生物塑料存在不足:聚羟基丁酸酯(PHB)机械性能差,聚乳酸(PLA)缺乏室温生物降解性,且难同时实现多功能性。
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 Joshua S. Yuan 教授团队、德克萨斯 A&M 大学的 Susie Y. Dai 教授团队等合作,受植物叶片结构启发,研发出仿生的层状、生态、先进、多功能薄膜(LEAFF)。该薄膜以纤维素纳米纤维(CNF)为核心,涂覆 PLA,通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(HMDI)交联,协同提升机械强度,使 PLA 在环境土壤中 5 周内完全生物降解,还具备高透明性、水稳定性和高气密性。相关工作以 “Biomimetic layered, ecological, advanced, multi-functional film for sustainable packaging” 为题发表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上。
LEAFF(Layered, Ecological, Advanced, multi-Functional Film) 是一种仿生多功能薄膜,灵感源自植物叶片结构,由纤维素纳米纤维(CNF)核心、聚乳酸(PLA)涂层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(HMDI)交联剂组成。它突破了现有生物塑料 “高强度与可降解性不可兼得” 的局限,拉伸强度达 118.1±8.6 MPa(超过传统石油基塑料),能在5 周内于常温土壤中完全降解,同时具备高透明度、良好的水稳定性和气体阻隔性(氧气渗透率 0.772 cm³・m⁻²・day⁻¹・atm⁻¹),可满足可持续包装需求,为替代石油基塑料提供了新方案,但仍面临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