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应对传统地膜造成的污染问题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鼓励和支持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。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有助于提升土壤生命力,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,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。
今天,我们就来了解这类地膜,帮助大家合理选用,提高效益!

全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以生物基材料(如淀粉、PLA、PBAT等)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地膜,能够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微生物作用完全分解为水、二氧化碳和有机质,不会残留有害物质,从而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。
与传统PE(聚乙烯)地膜不同,全生物降解地膜无需人工回收,使用后可直接在土壤中降解,大大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风险。
1、环保无污染
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适宜条件下(如温度、湿度、微生物环境),可在数月到几年内完全分解,不会形成微塑料污染。无需人工捡拾残膜,降低劳动力成本,尤其适合规模化种植场景。
2、促进土壤健康
部分降解产物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,提高土壤肥力,不会像传统地膜那样阻碍根系生长。
3、符合政策趋势
随着国家“禁塑令”和环保政策的推进,全生物降解地膜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,部多地已出台补贴政策鼓励使用环保地膜。
4、功能多样化
可根据不同作物需求调整降解周期(如30天、60天、90天等),满足不同种植模式的需要。
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局限性
原料和工艺成本导致售价高于传统地膜(约高30%-50%),短期内可能增加农户投入成本,但长期看可节省回收成本。
需在适宜温度(≥10℃)、湿度和微生物活跃的土壤中才能充分降解;极端气候(干旱、高寒地区)效果可能打折扣。
全生物降解地膜适合哪些农作物?
1. 短期生长期作物(60-90天)
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周期可调控,因此特别适合生长周期短、覆膜时间不长的作物,既能满足保温保墒需求,又能在作物收获后快速降解,不影响后续耕作。
2. 高附加值经济作物
由于全生物降解地膜成本较高,更适合经济价值高、对土壤环境要求严格的作物,以减少污染,提升品质。
3. 对土壤环境敏感的作物
部分作物根系较浅或对土壤透气性要求高,传统PE地膜可能影响根系发育,而生物降解地膜能逐步分解,减少束缚。
4. 政策支持或环保要求高的种植区
在生态农场、有机种植基地、水源保护区等对环保要求严格的区域,全生物降解地膜是理想选择。
全生物降解地膜是农业绿色发展的趋势,合理选择降解周期和厚度,既能发挥环保优势,又能降低成本,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、
不推荐使用的情况
超长生长周期作物(如甘蔗、部分果树),可能降解过早或过晚,影响效果。
极端气候地区(如干旱少雨、低温环境),降解速度可能过慢。
机械化程度极高的农田,部分生物降解地膜抗拉强度较低,可能影响铺膜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