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的决定》(以下简称《决定》)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施行,充分展示了上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。
在塑料污染治理板块,《决定》的第八条从地方立法层面延续了国家发改委、生态环境部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》(发改环资〔2020〕80号)等文件的要求,明确提出“推广绿色低碳产品,促进绿色消费,依法禁止、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,推动应用可循环、易回收、可降解的替代产品。”,为上海市十五五期间推进禁限塑的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。
1上海“禁限塑”,主要涉及哪些塑料制品?
在国家的发改环资﹝2020﹞80号文件出台后,上海发改委等出台了《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》(沪发改规范〔2020〕20号,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,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市的禁止限塑要求。此次上海市人大《决定》第八条的出台是对原禁限塑政策在立法层面的强化,加强了原沪发改规范〔2020〕20号的法律严肃性。
原上海市的《实施方案》中,禁止、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具体有:
1. 塑料购物袋。到2020年底,全市范围的商场、超市、药店、书店等场所以及各类展会活动,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;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;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。到2023年底,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。
2. 一次性塑料餐具。到2020年底,全市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。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。到2025年底,全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%以上。
3. 宾馆、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。到2021年底,全市范围星级宾馆、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。到2023年底,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宾馆、酒店、民宿。
4. 快递塑料包装。到2021年底,全市邮政快递网点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、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,不可降解塑料胶带使用量下降40%。到2023年底,全市各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。
2生物降解塑料有哪些主要种类?
PLA(polylactic acid):聚乳酸,是一种热塑性脂肪族聚酯,原料主要来源于木薯、稻草秸秆等非粮生物基材料。
PBAT(Poly (butyleneadipate-co-terephthalate)):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,是石化基可生物降解材料的代表。
PHA(polyhydroxyalkanoate):聚羟基脂肪酸酯,是聚羟基脂肪酸酯类材料的总称。
PGA (Polyglycolide),聚乙醇酸,是一种线性脂肪族聚酯。
3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,可生物降解塑料如何发挥作用?
《决定》以统领性法规的形式指导包括塑料污染治理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,为后续细化政策提供了立法依据,相比此前的《实施方案》更具强制性和长效性。《决定》基于“可循环、易回收、可降解”的基本原则,重申了禁塑限塑要求。受使用场景限制,一次性塑料制品往往回收困难,聚乳酸(PLA)、聚对苯二甲酸-己二酸丁二醇酯(PBAT)等生物可降解塑料能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,以其为原料生产的一次性塑料制品、纸塑复合制品都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特性,是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良好替代品。
降解塑料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标准体系:如GB/T 20197-2006《降解塑料的定义、分类、标识和降解性能要求》从分类上定义了各种类型的降解塑料;GB/T 41010-2021《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》规定了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品的重金属及特定元素含量、生物降解率、崩解率和生态毒性要求,并规定了不同降解条件中降解性能的检测方法,该标准也是“双j”标识的技术依据;GB/T 18006系列规定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的通用要求以及降解性能检测方法;GB/T 41008-2021《生物降解饮用吸管》规定了吸管产品的各项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能要求。除吸管之外,生物降解农用地膜、快递包装、购物袋等产品均有对应的国家标准。
目前,我国年消费一次性塑料餐具超千亿件, 上海年消费一次性外卖餐盒所需塑料原料达到10万吨以上,按照禁塑令实现30%替代要求,每年需要聚乳酸等生物可降解塑料3万吨以上;另外,上海年消费用于一次性邮政快递领域的生物可降解胶带也有1万吨。因此,推动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对减轻环境负担具有重要作用。
上海塑料行业协会积极落实上海市禁限塑政策,建立了“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数字化标识溯源平台(http://jj.sspi.com.cn,见上海塑料行业协会官网)”,积极向社会宣传可降解材料和相关知识,未来协会将深入贯彻《决定》精神,以“政策引领+行业赋能”驱动,组织行业内的企业积极探索绿色新材料、升级环保生产工艺、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、完善标准体系建设,引领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