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华夏大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
Xinjiang Huaxiadadi New Materials Group Co., Ltd

发改委重磅发文!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迎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,这些机遇必须抓住!

发布日期:2025-10-15 12:32:26   浏览量 :876
发布日期:2025-10-15 12:32:26  
876

10月14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《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》(发改环资规〔2025〕1228号)的通知,这份直接与中央预算内投资挂钩的政策文件,明确将可降解塑料等相关领域纳入支持范围。对于深耕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行业从业者而言,这不仅是国家层面对行业价值的权威认可,更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与清晰的发展方向。

一、政策核心解读:生物降解材料的"政策靠山"在哪里?
本次发布的《管理办法》以实现"双碳"目标为核心,明确了六大支持方向,其中多处内容与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行业直接相关,形成了从生产到应用的全链条政策支撑。
1.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:明确点名可降解塑料
在第三类"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"中,政策明确列出三大直接关联支持内容:
  • 支持可降解塑料产品生产应用推广
  • 支持可循环快递包装产品生产应用推广
  • 支持"以竹代塑"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生产应用推广
这一表述首次将可降解塑料与可循环包装、"以竹代塑"并列作为循环经济降碳的核心抓手,意味着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不再是环保政策的"附属选项",而是成为循环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。

无论是PLA(聚乳酸)、PBAT(聚己二酸丁二酯-对苯二甲酸丁二酯)等基础材料的规模化生产,还是可降解地膜、快递袋、餐饮具等终端产品的应用推广,都符合专项支持的核心方向。
2. 低碳零碳示范:技术创新有了"试验田"
第四类"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"为生物降解材料的技术突破提供了政策出口,明确支持"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",以及零碳园区、零碳运输走廊的"工艺降碳改造"。
对于行业而言,这意味着两项关键机遇:
一是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成果可依托"先进技术示范"获得资金支持,比如高耐热PLA改性技术、全生物降解复合膜制备工艺等;
二是可参与零碳园区建设,通过在园区内规模化应用可降解材料制品、搭建回收降解体系,形成"生产-应用-循环"的示范样板,这类项目将直接纳入政策支持范畴。
3. 全链条关联:从原料到回收的政策覆盖
政策的支持逻辑远超单一产品层面,形成了覆盖生物降解材料全产业链的支持网络。在原料端,"以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"的支持方向,为秸秆、竹材等生物基原料的规模化利用提供了支撑,从源头降低材料生产成本;在回收端,"规模化规范回收站点和绿色分拣中心建设"的支持内容,解决了可降解材料"回收难"的行业痛点,为构建闭环产业链奠定基础。
二、真金白银的支持:资金怎么拿?比例有多少?
对于企业最关心的资金支持问题,《管理办法》给出了清晰的标准与路径,中央预算内投资将通过直接投资、资本金注入、投资补助等方式精准落地。
1. 明确支持比例:最高可达总投资的20%
根据政策规定,与生物降解材料直接相关的"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"和"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",支持比例均为核定总投资的20%。这意味着一个总投资1亿元的可降解塑料生产基地项目,可获得最高2000万元的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,大幅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若企业参与地方政府主导的碳达峰碳中和基础能力建设(如可降解材料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),在西部地区可获得最高80%的投资支持,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示范项目更是可享受全额资金安排。
2. 申报路径清晰:从储备库到资金落地的全流程
政策明确了"项目储备-计划申报-资金下达"的标准化流程,为企业申报提供了明确指引:
1. 项目储备:企业需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进行项目储备,重点突出可降解材料的节能降碳效益。
2. 地方申报: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从储备库中遴选符合条件的项目,组织年度投资计划申报,企业需按要求提交资金申请报告。
3. 资金安排:国家发改委根据年度重点工作统筹安排投资计划,资金将直接下达至符合条件的项目单位,确保专款专用。
政策特别强调,支持资金需用于"计划新开工或在建项目",已完工项目不在支持范围内,这要求企业提前谋划项目布局,把握申报时机。
三、行业机遇落地:不同主体如何乘势而上?
《管理办法》的出台为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产业链各环节带来了差异化机遇,原料供应商、制品生产商、应用企业均可结合自身定位精准对接政策红利。
1. 原料供应商:聚焦规模化与技术升级
对于PLA、PBAT等基础原料生产企业,可重点申报"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",聚焦两大方向:
一是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利用,如建设秸秆基PLA原料生产线,对接"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利用"支持政策;
二是节能降碳改造,通过设备升级降低生产能耗,提升原料性能。

2. 制品生产商:瞄准应用推广与示范项目
可降解制品企业的机遇集中在"产品应用推广"与"示范项目"两大领域。
在消费端,可联合快递企业申报"可循环快递包装生产应用"项目,打造从包装生产到回收的闭环体系;
在农业领域,可与地方农业部门合作,申报可降解地膜推广示范项目,纳入"农业绿色发展"相关支持范畴。
3. 全产业链:共建零碳示范生态
政策鼓励以工业园区、产业集群为载体开展规模化节能降碳改造,这为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了绝佳契机。原料企业、制品企业、回收企业可联合打造"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零碳园区",整合原料生产、制品加工、回收降解等全环节,通过工艺改造实现园区近零碳目标,申报"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"。这种模式不仅能获得资金支持,更能形成产业协同效应,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。
四、结语:政策东风下,生物降解材料进入发展快车道
此次《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》的出台,标志着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从"政策引导"进入"资金赋能"的新阶段。政策不仅明确了可降解塑料在循环经济中的核心地位,更通过清晰的资金支持标准与申报路径,为行业发展注入了确定性动能。
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,当前的核心任务是深入解读政策要求,精准对接支持方向,提前谋划项目布局,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。
随着"双碳"目标的持续推进,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作为替代传统塑料、推动循环经济的关键材料,其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。而此次发改委专项政策的落地,正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"加速器"——抓住这次机遇,不仅能享受政策红利,更能在绿色制造的浪潮中占据先机。
Copyright©2024 新疆华夏大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
综合办邮箱:Administration@hxddbiotech.com
采购部邮箱:Purchase@hxddbiotech.com
地址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塔城市伊宁路9号
新疆华夏大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
咨询热线:0901-6868333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